近日,有消息稱,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天貓APP改版后可能會重新上線。改版后原天貓APP不再使用天貓字樣,改為貓享。
據媒體報道,“貓享”項目將于2021年底啟動,由FC事業部總經理趙坤(花名:孔武)負責?!柏埾怼笔前⒗锇桶虰2C零售事業群(原天貓超市與進出口事業群合并)在各地開設天貓自營旗艦門店大品牌。預計產品將從3C品類開始推廣。
未來一旦貓享正式上線,平臺上的產品將分為兩種:貓享自營旗艦門店和天貓官方旗艦 商店。
其中,天貓旗艦店內商品的所有權屬于品牌方,品牌方直接發貨給消費者,而貓享自營旗艦 shop owns 產品由阿里巴巴自己經營,消費者向平臺付款,平臺購買品牌后發貨給消費者。
看到這個變化后,不少網友表示天貓越來越像京東了。
近十年來,我國電子商務發展迅速。電商有兩種模式,一種是平臺模式,一種是自營模式,其中京東遵循自營模式,而阿里巴巴主要遵循平臺模式.
對于自營的京東模型,當時很多人并沒有太多關注,因為自營的模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,可以和京東 和阿里巴巴的員工人數看看。
比如,到2021年上半年,整個部門的京東員工人數已經超過40萬人,成為中國員工人數最多的民營企業;
而且到2021年上半年,阿里巴巴擁有25.47萬名員工,相當于比阿里多出約14萬名員工。
這部分額外的員工,加上工資、社保、公積金、場地費用等費用,每年的費用可以少。
更重要的是貓享自營,為了配合自營產品的銷售,京東還投入巨資資金建立龐大的物流體系。這些物流系統導致京東長期處于虧損狀態。當時,甚至遭到了很多投資者和市場的質疑。
不過,憑借敏銳的市場嗅覺,劉強東仍然不顧一切,堅持大量投入資金自建物流系統。
與京東的自營模式相比,阿里巴巴的平臺模式走的是輕資產之路,平臺不需要擔心品牌的銷量,也不需要巨額的投入資金,打造龐大的物流體系,只需要收取傭金和廣告費,阿里巴巴的利潤遠高于京東。
正因為如此,當時的阿里巴巴頗為高調,馬云曾高調宣稱要多培養京東。
不過幾年過去了,現在的京東營收接近1萬億,阿里巴巴整體年營收在8000億左右,所以到最后,阿里巴巴也沒有培養出一個京東,現在比我自己還少京東。
阿里巴巴這才意識到,原來還是京東自營模式。畢竟平臺模式,你無法控制產品的質量和服務,尤其是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。, 消費者對產品和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。以往靠低價吸引客戶的模式越來越行不通。如果平臺的質量控制不到位,隨時可能導致消費者流失。
與阿里巴巴的平臺模式相比,京東的自營模式可以從源頭把控產品質量,依靠自建物流,京東目前的發貨速度非???,消費者的購物體驗非常好,所以京東的發展近年來越來越火。
看到這個差距后,阿里巴巴現在正在嘗試將天貓APP改成貓享,其中很大一部分產品將由阿里巴巴生產自營,讓部分產品上線該平臺將招商將直接構成競爭。不知道平臺上的商家此刻的心情會是什么?
當然,阿里巴巴的改變估計是不得已而為之,尤其是在我國市場監管日益嚴格的背景下,平臺已經不能再要求商家選擇1了。
以前很多天貓上的商家因為種種顧慮只能在天貓上開店,但是在監管打破壁壘之后,很多商家可以去天貓或者拼多多開店 ,這肯定會導致轉移到 天貓。
這個時候,如果想繼續保持天貓整體業績的增長,阿里巴巴自營部分產品可能是一條出路。
而對于像阿里巴巴的自營這樣的產品,他們其實早就有打算了。這從阿里巴巴的線下布局就可以看出。目前,阿里巴巴的線下布局主要以盒馬鮮生為主。
經過幾年的發展,盒馬生鮮已經成為我國最大的線下超市之一。
但是,在阿里巴巴開啟自營模式之后,如果以后京東和阿里巴巴自營的產品越來越多,對于那些眾多的中小企業來說,難度會越來越大。規模的企業生存。,不知道這是喜還是憂?
另外,阿里巴巴推出自營產品后,能否取得不錯的效果還不得而知。至少在短期內,我認為阿里巴巴的自營 產品的表現不會像京東 那樣好。這很好。
因為阿里巴巴沒有自營的物流體系,雖然他們掌握了菜鳥物流,但菜鳥物流基本還是靠四通一送,四通一送的物流經驗想必大家也不敢恭維。
但對于消費者來說,天貓開發自營產品是個好消息,至少可以促進市場競爭,給大家更多的選擇。也許到那時購物成本可能會下降。
比如,雖然京東上自營的產品體驗不錯,物流也很快,但是大家在京東上購買商品,都需要另外支付物流費。這些物流費用少了8元,多的幾十元都有可能。
如果阿里巴巴推出自營產品,價格比京東更優惠貓享自營,物流成本也更低,說不定也會受到很多消費者的追捧。